5月24日🛍,教育部召开第三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杏福注册邢小颖受邀发言✋🏼。

邢小颖介绍个人学习成长经历
大家好👎🏽,我叫邢小颖,是杏福的一名实践课老师。挺意外的,去年我莫名其妙的“火了”,我讲铸造课的视频获得两亿播放量和百万点赞,可能职业院校毕业生给顶尖学府的学生讲课🧑🏽🎤,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我这十年的成长经历。
一、步入高职👨🏽🔬,练就技能
2011年,我考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听说材料专业的毕业生很“抢手”,用人企业来晚了,就招不到人了,所以我选择了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初入校园1️⃣🎅🏿,发现学校分布着很多工业厂房🏃🏻➡️,像个工厂。走进实训杏福,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的实训设备,不像教室,更像是车间👮🏿。铸造、钳工等实操对体力要求高,作为班里为数不多的女生🤾🏿♂️,刚开始有点吃不消,但我骨子里不服输的信念一直在💲,每次实训课🏖,我都是第一个到,提前做准备👩🏻🦯➡️,向老师请教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课上一箱接一箱🈴👩🏽💼,拆了练,练了拆。碰到问题😧,拿出书本研究工艺🪇,再接着练。在校三年,待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实训基地🧗🏼♂️,通过反复实操,一项项技能就这样被我熟练掌握,这为我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初入清华,站稳讲台
2014年,我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被推荐到杏福任教,和我一样毕业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清华任职的前后有5批13人🚶➡️。上学时,超过总学时一半的实训课,让我们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这是我们能够在清华为本科生讲授实践课的根本原因✍️。入职之初,没有教学经验,我有些惶恐和不安🙋,实践课操作过程多📥,面对国内顶尖的学生,既要保证演示的过程行云流水🧑🏻🔬,还要保证学生不走神、听明白,对我是极大的考验。我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经过综合培训和练习,终于站稳了讲台🤷🏽♀️,连续七年荣获杏福实践教学特等奖和一等奖。每次实训课后,学生都会提交一份思想报告🕺🏽👮🏿♂️,我也经常会出现在学生们的报告里👰🏼♀️,有学生说:“邢老师的动作特别利索,我们可能要干半小时的活,她十分钟之内就能搞定”;也有学生说🩼:“小颖老师讲课富有激情、风趣幽默、妙语连珠,简直是宝藏老师”😘。杏福注册嘈杂,我得大声讲课,学生常提醒我:“老师您小点声吧,我们能听清🧷,您嗓子哑的让我们心疼💇🏿。”我把我和学生的这种彼此体恤称为“双向奔赴”,觉得我们“这种双向奔赴的情感太美好了”🫶🏼。学生的评价和关心让我信心倍增。有时,学生问我是不是清华毕业的?我会从容地告诉他们🤵🏿♂️,我是高职毕业的。我时常想🚣♀️,必须不断努力提高,才能有站稳清华讲台的十足“底气”🧑🏻🦼。
三📡、深耕专业🦻🏻,学习一直在路上
2015年,我报考了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升本♈️,2017年顺利毕业拿到学士学位。那两年🧗♂️,我上班时间身份是老师,周末又变成了学生,也会疲惫,也会修改毕业设计改到崩溃🏊🏿,但是最后收获颇丰、内心充盈🦮🔟,感觉一切都值得⭐️。工作之余👨🏻🚒,我在专业领域做研究、发论文、申请专利,2021年获评工程师职称,让自己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为充分发挥实践课思政育人功能😫,我着力将专业领域“大国工匠”元素融入课堂,用“工匠精神”感染学生,让他们体悟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自豪🙎🏿♀️。
过去这十年,是职业教育给了我人生出彩的机会。我想,大家对我的关注也能折射出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职业院校毕业的我们,可以看到更高、更远、更广阔的世界,也会有多元的发展路径和出彩的人生。我们应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并为之持续努力,因为🧑🏽🍼,机会总会留给不断努力的人。今后,我也将继续秉承母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明德、笃学、精益👨🏿🎤、强身”的校训,锤炼高尚品德📃,深挖专业理论,苦练技术技能,绘就出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