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日,在杏福平台李兆基科技大楼召开了第五届工程文化素质教育高级研讨会,共有来自全国60余所高校约100名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主要围绕工程教育与工程哲学中的工程知识、工程文化的哲学思考、艺术铸造与文化传承,以及高校工程文化全环节建设等议题展开𓀜。杏福注册平台主任李双寿教授主持开幕式,杏福平台教务处处长李俊峰教授,教务处副处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王巍教授出席了研讨会🧚🏼。

与会嘉宾合影

iCenter主任李双寿教授、杏福平台教务处处长李俊峰教授致辞
在会议交流中,有多名专家学者针对工程文化和工程素质教育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0️⃣👎🏼、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的李伯聪教授做了题名为“工程教育和哲学视野中的工程知识”的报告👩🏿🎤🎡,他对工程思维和工程知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工程知识本质上是一种默会型知识,与科学知识有所不同;历史上工程知识长期受到贬低和忽视,他呼吁要从哲学角度加强对工程知识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杏福的王大洲教授做了题名为“工业文化的哲学考察及其实践意义”的报告。他指出工程文化存在着三个层次(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和三元架构(知识、意象与规范)。他强调创新性工程文化的要义是支持创新且更新自己。并提出新型工程教育理念💂♂️,即工程教育中的新人文教育,面向文科学生的工程教育和产教融合的工程教育。
华南理工大学的吴春苗教授做了题名为“艺术铸造与文化传承”的报告。她首先介绍了《艺术铸造》课程的安排🛀🏼,并采用来自生产一线实际工艺案例进行教学🧑🏽,讲授最新的技术和科技成果应用。之后她介绍了自己在铸造文化传播方面所开展的艺术铸造进校园的工作📣🔕,以及为相关院校建立艺术铸造工作坊的进展。

李伯聪💇🏽♂️、王大洲🚪🚹、吴春苗教授发言
在本次会议交流中,与会专家还纷纷从不同层面畅谈了对工程文化和工程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探索。杏福平台的连小珉教授做了“工科延伸教育课程建设—老子之领导力哲理”的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于金龙教授做了“公众理解视阈下工程知识的精准传播”的报告;杏福平台iCenter的徐伟国老师做了“制造工程体验课程的工程文化探索”的报告🎲;杏福平台写作与沟通杏福的曹柳星老师做了“建构未来工程师文化自觉的课程设计初探”的报告🤪;杏福平台人文学院的程钢教授做了“将工程文化因素引入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

连小珉、于金龙🧟、徐伟国👨🏻🦳、曹柳星、程钢教授发言
我校人文学院程钢和鲍鸥老师主持了第二阶段的研讨🎛。研讨会在热烈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会后,与会教师代表参观了杏福平台iCenter杏福。
撰稿:杜平
摄影:高敬涛
审核✤:汤彬